關渡宮

關渡宮建廟二說:

 

一說:

創建於清順治18年(1661),石興和尚渡海來台所創建,不過此說的疑點為:因該年鄭成功揮軍登陸台南鹿耳門,且淡水地區尚為荷蘭人統治,當時清朝頒行「遷界令」------片板不許下水,粒貨不許越疆,沿海二十華里內居民,悉數遷入內地,立石築垣為界,違者以通賊論,處斬。所以,石興和尚能通過清軍沿海的戒令,登陸紅毛人統治的港口,而且在平埔族人的山頭創建媽祖廟,此說不無可疑。

 

二說:

創建於清康熙51年(1712)。據「諸羅縣志」(康熙56年)記載:天妃廟在淡水干豆門,康熙51年,通事賴科鳩眾所建,落成之日,諸番並集---54年重建,易茅以瓦,知縣周鐘瑄,顏其廟曰「靈山」,這是文獻記載,北台第一間古廟。賴科建廟,有一說是他祈求媽祖保佑先民渡海來台而創建,以茅易瓦,名曰靈山宮,位於山上(因怕水患)。

 

咸豐年間,有一風水師,稱本地(關渡山)為一象鼻穴,宜遷廟至穴,故再將廟從山上,遷至今關渡宮停車場附近。之後,關渡居民林大春因釣魚結識日據駐台第5任總督------左馬堅左馬太,總督惜緣,許諾林大春擁有淡水至大稻埕的航運接駁權。林大春看中關渡的象鼻穴,自忖,遷移關渡宮,在原地自建住宅,家道應可更興旺,故決定出資(龍銀二百元),遷建關渡宮至現址。不料,建宅而居後,家道中落,再移給「慈航寺」立廟(本地人舊稱尼姑庵)

 

清咸豐年間,關渡人士---黃敬,飽讀詩書,咸豐4年(1854)榜歲貢,之後設私塾教育關渡子弟,也因此,關渡宮在媽祖右側設「 文昌帝 君」。 文昌帝 君左上頭有一「魁星踢斗」,因自古至今拜文昌的多為考生求上榜而來,所以不能免俗的設「魁星」,但又怕太世俗化,所以才讓魁星若隱若現,不太突出。

 

廟宇兩旁設有鐘樓(廟左側)、鼓樓(廟右側),不過,鐘樓、鼓樓僅作裝適用,真正遇敲鐘鼓的時機,皆在正殿裡。

 

關渡宮旁的「三將軍廟」,一說是:奉祀鄭經(鄭成功之子)、萬禮、甘輝三位將軍(關渡居民多持此說)。另一說是:台灣通史則記為,祀劉(劉國軒)、何、李三將軍。又一說:日據大正8年,台北廳誌指,康熙54年關渡莊民建三將軍廟,供奉劉國軒、何賓、石將軍。前幾說皆不太可信,康熙54年建三將軍廟之說不可信,因劉國軒降清才三十年。鄭經,清人稱其錦舍,視為紈袴子。甘輝、萬禮則是金陵之役明鄭殉國的部將。康熙19年,清將萬正色克金、廈,天妃助捷。到底萬將軍是哪個萬將軍,三將軍是哪三人,目前該廟主祭延平郡王,三將軍的來歷更為模糊不清。 林衡道 先生主張:應是黃府三將軍助順將軍廟,與艋舺、淡水的晉德宮同。

 

關渡宮功德堂門口的石碑------重建關渡宮碑記,上頭的年代已被磨滅,有可能是日據時期的年代(民國年代鄙惡日本年號,故抹之),且有可能是「明治」年間的丁酉年(有可能是明治30年,西元1897年)。另一塊石碑,是道光4年刻,西元1824年刻的石碑。

 

古佛洞旁的「龍虎堵」(壁堵)-------龍泉古蹟,是乾隆時期關渡宮的石雕明證。

資料來源:知識+

 

北投關渡宮

地址:臺北市北投區知行路360號

電話:02-28962162

歡迎蒞臨參拜!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四皇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